beat·365为汇集高校设计人才,激发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驱动力:搭建未来设计师成长舞台,服务浙江省万亿“时尚产业”发展,助推国际一流的现代纺织服装、数字时尚产业建设,经研究决定举办“Style3D 杯”第九届浙江省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大赛设竞赛组委会,作为领导与决策机构,主要负责竞赛章程、竞赛方案等制度的审定;设竞赛专家委员会,负责确定竞赛内容、竞赛方式、赛事细则及竞赛评审等;设监察与仲裁委员会负责竞赛过程监督,处理竞赛过程中的争议事项,确保竞赛公平公正实施;设竞赛办公室,负责大赛组织实施、运行管理和各项赛务工作。
2025年4月发布竞赛主题,正式启动竞赛,并开放竞赛平台。(平台网址:所有参赛选手在网站完成报名工作,并提交初赛作品。
省赛初赛由各校自行举办。2025 年4月-6月上旬由各高校负责本校的初赛,并在竟赛平台进行初赛的作品选拔,推荐至省赛。各校负责人填写附件《高校负责人联系表》并于4月30号前发送至大赛办公室邮箱。
2025年6月中下旬,根据各高校报送作品,大赛组委会将统一组织评委对有效作品进行评审并公布入围决赛的作品名单;
2025 年 7 月-9月,各高校对入围决赛作品做进一步的完善与优化,并在决赛前将相关竞赛资料提交至竞赛平台。2025年10 月总决赛在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举行。晋级总决赛的队伍需要进行现场答辩和评委问答环节。专家评委依据《浙江省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决赛评分标准》评分,同时举办颁奖典礼。
上述时间与安排可能会因一些不可控因素有所调整,具体时间与安排以竞赛平台公布信息为准
本届大赛主题为“共生·元创”,涵盖涵盖服装服饰创意设计,纺织品创意与文化叙事设计、构成创意设计、智能穿戴式产品设计、AI+3D 创意设计五大类别。
1.参赛对象:浙江省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含高职高专学生、本科生、硕博研究生)
2.参赛者可以单独报名也可组队报名,组队参赛者成员不得超过3人,每项参赛作品限2名指导教师;
3.每个参赛类别中,参赛者参与作品数量不超过2项(含第一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只能提交1项作品参加比赛。所有参赛作品均系参赛者本人(或在老师指导下)自行设计和开发的原创作品,未在报刊、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公开发表,未参加过其他比赛。参赛者须保证对其参赛作品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大赛组委会不负责对参赛作品拥有权进行核实,若发生侵权或违反知识产权的行为,由参赛者自行承担法律责任。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者,将被取消参赛和获奖资格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参赛来稿及作品、样品等参赛材料一律不子退还;
4.所有交送参评的作品必须符合大赛的主题、范围等参赛要求,不符合要求者视为无效作品,不进入终评程序;
6.为保证本次大赛评选的公正性,参赛作品、版面和电子演讲稿上不得出现作者所在单位、姓名(包括英文或拼音缩写)或与作者身份有关的任何图标、图形等个人信息资料,违者将做无效作品处理;
7.各学校上报后,由大赛专家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复评和终评,结果通过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网 、浙江省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网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正式通知获奖单位;
8.大赛收取报名费500元/组,由参赛单位统一转账到竞赛指定账号(请在电汇或转账单上务必注明“浙江省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报名费”),账号信息如下:
由竞赛专家委员会对各参赛作品与答辩情况进行评审,根据参赛作品的综合评分设奖。分类别设立一、二和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若干,比例为一等奖10%、二等奖 14%、三等奖 24%。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颁发获奖证书。
1.所有获奖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在单位,冠名赞助单位可优先使用。大赛组委会有权无偿使用、复印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复制参赛作品作为活动宣传推广用途,包含制作最终产品进行表演和宣传。所有获奖作品将在承办单位展厅展示陈列,并逐步推进获奖作品的省内外巡回展示;
艺术与科技在当代语境下正编织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共生对话。时尚设计的先锋性不仅在于形态与功能的突破,更在于对创作疆域的重新定义-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人文基因与数字技术的共振、自然法则与未来图景的共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设计生态,生物科技颠覆材料边界,我们正见证一场从“创造物到“共生体”的范式跃迁。基于大赛“共生·元创”的主题,我们试图构建一个“创生-循环-进化”的设计生态闭环。这既是科技对物质世界的重新编码,亦是人类对共生伦理的深刻觉醒,我们不再局限于“突破想象的边界”,而是以谦卑之姿叩问:当虚拟与现实共享同一呼吸节律,当每一件服饰都成为永续未来的基因片段,设计将如何重塑人类文明的下一组底层代码?
要求结合文化传统和时尚趋势,以原创设计稿与实物形态表现作品造型创意和对设计未来的思考。根据大赛主题进行系列服装与服饰类设计。参赛作品3-5套一个系列,男女不限(可男女装混合)、年龄不限、季节不限。要求作品具有叙事性、系列性,搭配巧妙,创意新颖,具备设计美感
根据大赛主题进行原创设计,以设计稿与实物形态表现作品创意与文化叙事。参赛作品以图形图案创新设计和面料创意设计为主,图案创新设计要求1个主版(主纹样)和3个以上配版(辅纹样),面料创意设计要求3-5块面料,图案创新设计和面料创意设计都需展示其在服装、服饰或家居用品上的应用效果,要求作品时尚新颖,具有整体感和系列性。
以服装构成技术视角,通过结构、工艺、材料的创意设计与应用,实现服装外观、机能、质感的创新或改进,表现数字时代的设计进化研究与思考。参赛作品包含2-3套(成系列)立体裁剪服装,以实物及设计图展示
以“人体”为核心,横向链接人工智能技术、生态材料技术、元宇宙数字技术、参数化设计技术等先进技术知识,纵向链接人体工程学、美学、数学、计算机、色彩、空间、体验场景、交互方式等多元设计视角,根据大赛主题进行智能可穿戴产品设计参赛作品以可穿戴服装、健康检测设备、人机交互产品等智能穿戴产品为主,应具有便捷性、持续监测性、个性化服务性、实时反馈、安全性、时尚性和生活便捷性,突出穿戴舒适度与智能化功能。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时尚趋势,以数字化形态表现展示作品造型创意,根据大赛主题进行系列数字化时尚创意设计。参赛作品 3-5 套系列化的数字设计作品。要求作品具有整体系列感:创意新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凸显时尚创意与数智科技的融合创新。
作品分为三个设计方向:一是服装数字孪生方向,探索数字服装与现实服装的融合设计,强调行业企业实际应用价值;二是虚拟时尚方向,探索元宇宙未来虚拟时尚时代的美学设计和应用创新;三是家用纺织品数智设计方向,融入数智科技,探索家用纺织品的数智化创新设计,体现科技与家居时尚生活的多样化结
服装服饰创意设计:提交参赛作品彩色效果图一幅,内容包括作品名称、设计说明、效果图、正背面款式图、面料图样等尺寸为 58cmx84cm(A1 规格)、文件格式 JPG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竖版、自由排版。纺织品创意与文化叙事设计:作品包含创意面料设计或图案设计(需包含一个完整花回)、模拟应用效果图(将图案或创意面料应用于服装服饰或家居用品上)、创意说明(灵感来源设计思路、色彩方案,以及原料、结构等)。效果图尺寸为58cmx84cm(A1规格)、文件格式JPG、竖版、自由排版,作品正面须体现:作品名称、创意说明,主题须标注清晰。
构成创意设计:提交参赛作品设计效果图一幅,要求单色无图案,突出正背面款式、结构及主要造型部位细节;文字说明应包括作品名称、主要创意等;尺寸为58cmx84cm(A1规格)文件格式 JPG、竖版、自由排版。
智能穿戴式产品设计:提交参赛作品设计效果图,尺寸为58cmx84cm(A1规格)、文件格式JPG、竖版、自由排版。内容需包含: 作品名称、设计主题、设计说明、核心技术、应用场景,细节阐释、功能演示等。
AI+3D数智时尚创意设计:提交参赛作品彩色效果图一幅,包含作品名称、设计说明、配色方案、花型/纹样图、结构图、系列设计效果图或应用效果图。规格为A3横版,精度要求:300dpi,文件类型为 JPG。
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初赛入围者根据参赛效果图制作3套实物作品,服装及服饰搭配完整。
纺织品创意与文化叙事设计:初赛入围者根据参赛效果图制作2套服装或3-5件服饰或家居用品,服装服饰或家居产品要成系列。
构成创意设计:初赛入围者根据参赛效果图完成2套实物作品(白色面料、材质不限),并根据现场命题完成1套立裁作品。智能穿戴式产品设计:初赛入围者根据参赛方案制作实物或模型。
AI+3D数智时尚创意设计:初赛入围者提供数字化时尚创意设计视频作品,(包括具备系列数字化作品设计特点的虚拟展示场景、音乐等,视频时长控制在60秒以内,采用横屏16:9录制,MP4 格式)以及 3D 数字化设计效果图,及 3D 数字化工程文件;决赛要求参赛者基于其参赛作品系列中的元素进行拓展设计运用基础服装或家用纺织品廓形库,在现场进行创意改款,进行材质、色彩、氛围营造设计,并最终制作出一套完整的数字化作品。
决赛现场答辩环节:每个参赛组的答辩时间不超过8分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由参赛者陈述作品构思、设计制作过程、主要创新点、实际应用落地方案及带来的商业价值等内容,时间控制在5分钟,可使用PPT、视频、展示版面等方式展示与说明;第二阶段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专家进行提问并由参赛者回答。评委根据评分规则进行评分,根据累计总分排序决定名次。